教養專家羅寶鴻:教養金三角,不只安頓孩子,也安定自己

全文

「我最近常失控發脾氣,該如何處理和面對孩子?」、「我對孩子耐性愈來愈小,甚至開始討厭他們」、「孩子愈哭愈激烈,一兇他就不哭,怎麼辦?」相信這是許多父母在育兒時心中曾經出現的疑問,更甚者「這樣我要怎麼教小孩?」這樣的無助與自我懷疑時刻更是層出不窮反覆出現在父母心中。

而擁有 20 多年教育經驗,首次結合蒙特梭利、阿德勒正向教養以及薩提爾的內在對話為「教養金三角」的羅寶鴻老師,則是陪伴這樣無數無助父母們度過各種教育難關的教養專家。

從立志成為歌手轉為教養專家

----03-5

擁有「教養界郭富城」之稱的羅寶鴻老師出生於香港,就學於美國,畢業後卻選擇深耕台灣。當時在美雙主修音樂及企管的羅寶鴻一心一意想發展音樂事業,有台灣唱片公司表達簽約意願後,羅寶鴻原預計與王力宏同時出道,但卻因不適應台灣的演藝圈文化而毅然決然放棄。正在思考未來職涯時,羅寶鴻在台有些親戚從事教育相關產業,當時因為是國外回來的,英文又好,故被親戚延攬成為英文老師,這是他投入教育產業的開始。他教過幼稚園、小學、國中,在這過程中,他發現有些學生不管怎麼努力,考試成績仍不盡理想。以前他總認為是這些學生不努力,但身在教育前線,看過孩子坐在試卷前面掙扎、盡力的樣子,他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這催化了羅寶鴻開始探詢其他教育理論的契機。

「隨著這個問題的帶領,我發現幼齡教育是奠定許多人格跟學習基礎的關鍵,尤其是 0-6 歲,於是我就開始對幼兒教育感興趣。」

那時羅寶鴻轉往學習蒙特梭利教育理論,並取得了證照,心心念念想在蒙特梭利裡找到克服孩子學習障礙的方法。而他也真的找到了。在蒙特梭利中,羅寶鴻了解到,原來培養專注力 0-3 歲是最關鍵的發展期,若在此階段父母的教養處處妨礙小孩專注力的發展,就有可能造成孩子長大後較難專注、認真。

像是現在的父母常在做家事,或不想被小孩打擾時開卡通給孩子看,但這其實對幼兒來說都太刺激了,會影響他們腦部及專注力的發展。研究蒙特梭利也可以說是羅寶鴻人生一大轉捩點,不只體認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釐清當初困住自己的問題,也讓他確立了一生的志業,從一心想來台追求音樂夢的香港人,轉而立志在台投入幼兒教育。「我很慶幸又能找到讓我生命繼續前進的熱忱。」

補足了蒙特梭利教育的所有細節,年輕的羅寶鴻躍躍欲試,但沒想到在教室內與幼兒相處卻處處碰壁。「我雖然懂得方法,但不懂得心法。」沒有太多接觸幼兒的經驗,自己也沒有孩子,當幼稚園裡的孩子不服從老師指令時,對當時的羅寶鴻來說是很挫折的。

----02-2

「當孩子不服從,甚或不理我時,我會很焦慮、緊張,這時候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印痕就會浮現,讓我無意識的用跟以前原生家庭教育方式一樣的方法去對待孩子。」

傳統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大多是負面的,包括以命令、責備、威脅的語氣,用強硬的態度讓孩子聽話。「但這個方法在當時工作的幼兒園是不允許的,所以我當時很困惑,不知道怎麼面對孩子。」另外,長時間與孩子相處,孩子會有很多情緒,大人不知道如何平復孩子,久了自己也愈加心煩氣躁,最後直接爆氣,這也是很多父母會有的困擾。在教育裡,羅寶鴻透過與孩子相處,發現了第二個大難題,遂催化了他結合蒙特梭利、薩提爾與阿德勒三個教育理論,發展出獨特的「教養金三角」。

教養金三角包括蒙特梭利、薩提爾內在對話與阿德勒正向教養

----01-4

沒有任何一個學派能夠獨立的解決孩子所有的問題,每個學派都有自己的長處,但也都有其限制。」也因此,「教養金三角」除了羅寶鴻原專精的蒙特梭利,又加入了「薩提爾的內在對話」與「阿德勒正向教養」。

在蒙特梭利教育理論中,幫助人們了解孩子從小到大各階段的發展重點,有哪些身心靈的需求需要被滿足。但若要探索如何平復孩子情緒、自己情緒、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在蒙特梭利裡是找不到答案的。羅寶鴻在當時接觸到了「薩提爾的內在對話」,也找到了安頓孩子及自己內在的方法。「要安頓孩子,大人必須先安頓自己,所以我認為薩提爾對親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但當孩子使勁耍賴、頂嘴的時候怎麼辦?羅寶鴻就像探索家一樣,在各大理論中尋找克服教育難題的方法,最後他在「阿德勒正向教養」理論中找到了。將這三個理論緊緊綁在一起,羅寶鴻以「教養金三角」作為幼兒教養的利器。

「安定」與「正向」為教養金三角的核心

「安定」及「正向」是教養金三角的理論兩個核心觀念。每天跟孩子相處,孩子相對是浮躁的,若大人們內心是安穩平靜的,就有足夠的能力去承載孩子的情緒。反之,就像是將一個物品放在不穩的桌子上,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桌子倒下,物品也連同一起倒下。也因此,成人的內在越安頓,給孩子的支持就越強大。

而何謂正向?正向包括多用肯定句、鼓勵句、關愛句、禮貌句,正向態度往往出自於關愛尊重,負面則多是命令句、責備句、質問句、否定句,而負面態度多出自於大人中的負面觀念。

----06

「若希望未來孩子有正向的人格,像是有禮貌、體貼、負責任、能夠解決問題⋯⋯等,在阿德勒的觀點中,最關鍵的是從小到大這個孩子是否能保有內心的價值感及歸屬感。」

有了這個,孩子就有極高的機率長大後能有正向人格。但當孩子犯了錯怎麼辦?羅寶鴻強調,正向教養不代表不准孩子犯錯,關鍵是在孩子感到挫折的時候,在陪伴過程中讓孩子釋放情緒,也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在過程中不斷地跟孩子對話。

曾在東西方接受過教育的羅寶鴻與我們分享這兩處教育模式的不同之處,西方教育較接近教養金三角模式,而東方教育則較接近填鴨式教育,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權威性及絕對性。

在教養金三角中,著重在讓孩子適性發展,了解學習本質的美好,而非以結果論的方式,檢視孩子的學習成效。這類的孩子通常較為獨立,能夠好好表達自己意見,也有較好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也更懂得接納全面的觀點,這包括接受自己的好,也明白自己的不好,與傳統教育是非黑白,好人不可能做壞事,壞人不可能做好事的觀念截然不同。但也不代表羅寶鴻反對填鴨式教育,他保持開放的態度,畢竟這個社會還是有許多看分數的地方,也還是有許多家長逼著孩子超前學習,用最有效率的方法獲取高分。

「這端看家長對教育的價值觀,只是不見得是最適合孩子本身的。」羅寶鴻老師爽朗大笑。

----04-4

後記

最後我簡直與羅寶鴻老師辯證了起來,在台灣填鴨式教育走過一輪的我對於教養金三角如何檢驗學習成果感到疑惑,但老師帶領我開始對於教育本質進行討論。「學習需要衡量什麼成果?身體?智能?或是心裡面?」「以什麼方式衡量,打分數嗎?」「人格可以打分數嗎?」老師溫柔又犀利地提出所有的懷疑。

究竟教育的本質是最後來衡量學習成效,還是讓孩子有足夠的熱忱去對這個世界、宇宙進行探索?光是教育是否需要「追求效果」,而不是著重優化在學習過程本身,就值得細細討論。也因此,填鴨式教育或是教養金三角,這是個問題,留待你我心中,端看我們想要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

羅寶鴻老師在 Hahow 好學校開立的《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12 個對話練習與心法》已經正式開始募資,無論你是家裡已經有 0-6 歲孩童的家長,或是想提前為育兒做準備的父母,亦或你是天天跟孩子相處的幼教工作者,來跟羅寶鴻老師學習「教養金三角」,為孩童與親子教育打下穩固的基礎。

採訪、撰稿編輯:Lika

--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