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車謀殺案》:任何天衣無縫的縝密,都有映照事實的真相

全文

回味阿嘉莎克莉絲蒂最經典的懸疑作品,搭一趟東方快車,看故事如何再造傳奇。

出生於 1890 年的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絕對是 20 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偵探推理懸疑專家,根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她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著作作家,總銷突破 20 億本。在她一生中,著述過無數膾炙人口、發人深省,甚至是大大改變後世價值觀念的作品,細細咀嚼,她的文字總是能幻化令人讚嘆的震懾力。

也或許,你對她的名字沒有很深的印象,但你勢必聽過《寓所謎案》(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等經典到近乎史詩級地位的推理小說,而赫丘勒白羅(Hercule Poirot)這大名鼎鼎的偵探,也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活靈活現的人物,影響十分深遠。她擅於用嶄新的手法拼湊令人猜不透結局的懸疑故事,而後在各種不同的推敲與抽絲剝繭中,一步步順著赫丘勒白羅心思細膩和縝密的觀察力,在察言觀色間探索真相。

在過去,阿嘉莎克莉絲蒂之作品早已多次被改編、翻拍為電影,無論是 1974
年的《東方快車謀殺案》,還是 1978 年的《尼羅河上的慘案》,都被書迷們視為最成功的改編作品,而在 2017 年再度搬上大銀幕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不僅再度讓現代年輕人都能重新感受一次經典,老影迷們也能在超華麗的陣容中,細數那豐厚底蘊的執著和信念。

今年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由英國實力派影星、名導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自導、自演,他同時還擔任本片監製,以對於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尊敬和信仰,創作嶄新之視覺視野,卻又一點也不忘本地,讓每一個細節都是充滿了致敬和回味。

故事描述,在一列由土耳其開往英國的東方快車上,行駛途中因為暴風雪而受困,而同時間列車上又發生了一宗駭人之謀殺案,兇手究竟是誰?一群素昧平生的人、彼此互相各有不同的社會地位,唯一的目的是前往同一個方向,在密閉空間、兇手完全不知道是誰的桎梏狀態下,猖狂的壓迫感是最弔詭的震撼。

細數這些強大的卡司陣容,強尼戴普(Johnny Depp)、茱蒂丹契(Judi Dench)、威廉達佛(Willem Dafoe)、潘妮洛普克魯茲(Penelope Cruz)、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黛西蕾德莉(Daisy Ridley)等黃金陣容,都讓此片在上映前早已未演先轟動,在這些隨時都能用演技看穿人心的戲精們眼中,擁有說服人的魔性魅力。

令人欣喜的是,肯尼斯布萊納近乎是完全複製了赫丘勒白羅的神韻,招牌八字鬍、帶有點法語口音的英語腔、有條不紊、講究的個性,同時有戴有點孩子氣、吹毛求疵、甚至是對於每一顆蛋形狀的堅持,都讓這位名偵探的性格又再鮮明了一次,重點是他跟原著一樣,真的非常的有禮貌、就連憤怒也很有理性。

由於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僅有四節車廂的東方快車上,因此在鏡頭的運鏡與調配下,非常清楚地讓觀眾能快速進入節奏中,除了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荒原美景、雪地奇觀,最澎湃的是 1930 年代的歲月浪漫──蒸氣火車、古董、紳士,種種細節都充滿感動。而在車廂內圍繞著赫丘勒白羅步伐,再帶到所有演員的運鏡,配合從高空垂直視角的俯瞰──就是要在這樣侷促空間來描繪的人性真理,隨著真相一點一點的出現,卻似乎跟事實想像的有點不一樣⋯⋯

阿嘉莎克莉絲蒂最經典的懸疑故事,每個角色都被鮮明飽滿的刻畫,所有人都被關在這輛豪華快車上,緊繃的氣氛再加上精準的台詞,從 1934 年出版小說以來,便緊緊抓住讀者的心。《倫敦時報》當年是這樣形容這部小說的:「灰色腦細胞再次解決看似無解的案件,克莉絲蒂女士讓這個讓人完全料想不到的故事,讀起來如此真實,抓緊大家的目光,持續解謎到最後一刻。」

因為,她非常專精於透過角色來帶出人物故事的深度、社會地位的反饋,讓她的小說既獨特又飽滿,卻同時貼近人心。她極力鋪陳這種目眩神迷的感覺,尤其在東方快車上,更有迷幻的魅力──有雪景,有優雅的元素,有黃金時代在旅途中會產生的愛情,當然,還有謀殺。最重要的是,不管你是不是曾經看過這本經典,都應該重新陶醉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這位名偵探的歇斯底里,交織觀眾回味再三的韻味。



  • 本文作者:文/魯皓平
  • 文章經授權同意轉載自遠見天下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