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百大女性唯一台灣人!她交織尼泊爾女孩的快樂

全文

她是 BBC 百大女性唯一的台灣人,在日常中看見世界角落的眼淚,她踏入尼泊爾,在當地的小村落成立「棉樂悅事」,要從小地方喚起女性的自主價值。

生活在方便的現代,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習慣,其實早已融入你我的基礎日常中,這讓人很難想像那些離我們很遠的世界角落,當地人民可能連基礎的衛生習慣都缺乏。

就像是在尼泊爾(Nepal),過去可能有超過 80% 婦女仍使用傳統、易孳生病黴菌的舊布來製成衛生棉,女孩們也經常因清潔與感染問題生病。

今年 35 歲的林念慈,在 2010 年初次造訪尼泊爾時,就發現了當地婦女遭到嚴重的歧視問題──由於種姓制度之刻板觀念,在月經來潮的幾天內,她們就必須被趕到牛棚生活,理由是老一輩的人認為月經是汙穢的事物,不得進入家門,而婦女們自己也隨便用破布虛應故事。這對於月經來時要換上好幾片衛生棉的台灣人來說,儼然是個難以想像的惡夢。

BBC 百大女性唯一台灣人

為此,她毅然決定放下原本在台灣的生活,以身體力行、無私奉獻的決心,在尼泊爾非常偏僻的小村落 Patlekhet 成立「棉樂悅事」(Dharti Mata Sustainable Workshop),Dharti Mata 在尼泊爾文和梵文中之意義代表為「大地母親」,也是林念慈的「布衛生棉」取之自然、回歸自然的訴求。

這樣一段無私奉獻的故事,被 BBC 獲選為 2017 年度百大女性。BBC 每年都會選出對世界有重大影響、啟發的女性,她們大多為打破職場隱形天花板、提升女性識字率、捍衛街頭侵犯、反擊體育界之性別歧視的女人,而林念慈著實替尼泊爾社會喚醒女孩的覺醒意識。

她說:「工作,或說是在社會上顯化的行動,對我而言是一份來自世界的邀請。我願意學習臣服與奉獻,與世界上的人們共同合作與創造!敞開心,迎接各種不可能的可能。但同時,學習保持平等心,穩定自在的,走在那心中嚮往的道路上。」

BBC 百大女性唯一台灣人

事實上,林念慈從小開始,就滿懷著對弱勢的關懷與照顧,畢業後就自發性地投入 NGO(國際志工組織)工作,接觸了許多偏鄉角落面臨的問題,後來她參加 Keep Walking 之「夢想資助計畫」、撰寫非常詳盡的企劃書,決定以親身經驗幫助那些因為月經而困擾的女性。

2012 年,她和男友兩人一起直接搬到尼泊爾,買了腳踏式縫紉機、雇用了 3 位當地婦女,就這樣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田中央,開啟了她充滿期待的工作坊。林念慈回想,一開始,她甚至連縫紉機都不知道怎麼使用。

她說:「很多事情不用等到什麼事情都準備好了才開始,最重要的是釐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然後透過邊做邊看、一起學習的方式,編織出一片天地。」

她分享,一般現代人在使用的衛生棉,超過90%都是石化副產品,光是自然分解就要耗掉數百年的時間,雖然方便但不環保,而且也未必透氣。因此在尼泊爾當地,林念慈選擇使用最在地的棉質布料,提倡有機純棉製造、倡導乾淨、衛生、清洗後可重複使用的布衛生棉,改變當地人的消費習慣,也以不一樣的態度面對月經的來臨。

BBC 百大女性唯一台灣人

當初,一開始布衛生棉製作完成後,她和團隊成員會一起帶著商品到加德滿都販賣,受到了當地居民們的歡迎,連外地遊客也嘖嘖稱奇。也許,你會認為這樣的布衛生棉粗糙又不舒適,但她光是為了強調吸水性與耐用性,內裡就有5層這麼厚,而且只賣 2 至 3 元美金,使用年限可達 3 年。

這些布衛生棉被以低價賣給非政府組織及當地婦女,完全就是在做慈善。因為居民普遍無法負擔拋棄式衛生棉的價格,有人甚至所幸不管,就讓經血流在褲子上。林念慈說:「我們不只把我們的婦女視為生產者,他們同時也是教育者,也可以到不同的村子、不同的地區去遊歷,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讓外人刮目相看,『她們不是只會在田裏面工作。』」

「我想要推動一個環保、正向經期的一個運動,讓女性跟自己的身體連結,看見月經,然後去汙名化,重新找回女性經期的一個正面價值。喚醒女性自主意識,慢慢的讓更多美好、喜悅事情發生。」



  • 本文作者:文/魯皓平,攝影/張智傑
  • 文章經授權同意轉載自遠見天下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