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紙藝術家鍾凱翔:我想用「剝奪」喚醒那些常被忽視的議題

全文

用片片紙張堆疊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摺紙藝術家鍾凱翔,在看似擬真的外表下,傳遞對環境、保育等議題深刻的反思與關注。

「天啊你居然有普羅米修斯的章魚怪!」我看著書櫃上的大章魚纏著光頭巨人模型,這經典的一幕,對著我的訪者發出讚嘆。

「對啊那超酷!我很愛那部電影,而且《異形:聖約》我也超喜歡!」回應我的是摺紙達人鍾凱翔,多年前在媒體報導上各位應該看過這位「紙箱鋼鐵人」的創作者,此時我正坐在他位於東海大學附近的工作室,旁邊就立著「鋼鐵人」作品本尊,環繞著我們的是數以千計的「變形金剛」、「異形」、「終極戰士」、「恐龍」玩具,進門還有一隻紙箱做的異形「抱面體」...我敢說這是我待過最酷的專訪場所!

鍾凱翔專訪_01

「我最喜歡的還是終極戰士,他們背後有非常深的文化,包括語言、文字、圖騰、符號、還有祭祀儀式跟建築,是個非常完整的『種族』,這種有蘊涵文化的東西真的吸引我,相較起來,異形就是見人就開膛破肚的生物!」凱翔談論起公仔帶給他的意義,總能看到更深的本質,甚至是文化;而他近期的作品相較起多年前的鋼鐵人,現在想傳遞的訊息也更多、更深遠。

鍾凱翔,你不是工匠,是藝術家

「其實我大二前沒有自己的作品風格,我一直都是做很寫實的動物、昆蟲,有天我拿著自己的《沒有表情的麻雀》給老師評鑑,他一句話點醒了我。」當時老師跟凱翔說「麻雀」非常寫實,但如果把標本跟這件作品放一起,路過的人會說:「喔,有兩隻麻雀!」而不會說:「噢!我知道這隻是鍾凱翔做的。」被點出沒有個人風格、辨識度極低,令凱翔感到震驚,把東西做得極像固然厲害,但這是「工匠」而不是「藝術」。

說著說著,凱翔拿出他從幼稚園就開始畫的繪本手稿,裡面收藏各式各樣的動物圖片,從小就喜歡寫實的東西,國小一路創作到大一,發現自己的作品都是在追求真實形象,但老師的一席話點醒了他:「這沒有分什麼對錯,只是突然有一個很不同的觀念進來我的腦袋,我瞬間被 Shock 到了!」

鍾凱翔專訪_02

大二那年暑假,在家裡感到無聊的他,隨手拿起牆角的紙箱切成碎片,拿起來捏一捏,再把形狀一片一片從頭黏到尾,最終變成一隻馬;那就是鍾凱翔「肌肉」系列的第一件作品:「鍾凱翔的風格,好像就是這樣子了吧!」不像「麻雀」追求每一片羽毛都要寫實無比,只是很純粹的線條與明確的輪廓,遠看一樣擬真到一眼就能認出這是隻馬,近看又能直接欣賞更直接、細緻的肌肉張力,就這樣,從大三開始凱翔的作品風格就確立下來了。

一場 18 分鐘的挑戰,從此打破沈默

別看凱翔正跟我侃侃而談,他自我爆料在高二時可是連話都不敢說的人!班上同學還以為他有自閉症;有次要跟人借橡皮擦,凱翔居然先盯著隔壁同學,直到對方跟他四目相接後,再看著他的橡皮擦⋯⋯回憶起過往他仍不解以前為什麼有這樣的舉動。但真正帶來改變是鋼鐵人、柯博文等紙箱作品被媒體大肆報導後,開始有人邀請他去演講,凱翔覺得自己總不能一輩子都不講話吧,就直接挑了場最大的邀請:中央大學的 TED。

「光坐在台下等待我就嚇個半死了!你知道我的前一位演講者是誰嗎?是黃國昌老師,一進場簡直暴動了,他氣場真的很強,開始與結束全場都 high 到不行,我心想銼屎了,這根本不是暖場啊,是燃燒殆盡吧!」15 分鐘休息後,這位從未演講過的紙箱達人走上台,第一句居然是自首:「其實我很不會講話...」台下傳來陣陣鼓勵與掌聲,燈光全熄,凱翔說現場一位觀眾都看不到,他就這樣對著黑暗開始敘述自己的作品,沒想到傳來越來越多迴響與掌聲、笑聲,他開始越來越有自信,最後準時在 18 分鐘結束演講,從此再也不畏懼上台了。

現在只要有機會,凱翔會到各個地方去演講,他常受邀到年齡層較小的學校,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如何兼顧課業與創作,並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面對這些小朋友他覺得非常有意義,因為一直到大學前凱翔都像一般學生一樣,讀書考試、拼升學,把內心的慾望壓抑著,它深刻體會這種感受,那種只能認份、默默追逐排名成績,卻對未來感到迷茫,如果能用自己的故事幫助很多小朋友跳脫體制教育的思維,能多分享一個是一個!

別強求所有人目光,懷抱開放心態接受他人的評鑑

曾經有人看過凱翔用紙箱摺出來的「鋼鐵人」、「柯博文」後,評斷他的作品只注重表象,這是「製作」而非「創作」;但凱翔說他並不在意,因為會有這類的說法,代表他們只看到了一小部分在媒體上的作品,其實他還有數百件的創作,對各式各樣的昆蟲、動物的臨摹。

當人們只接收到表象訊息,而不暸解事實的全貌,說出來的話語當然也會受限在框架中,但如果願意接觸的更深,你就會知道鍾凱翔不只是如此。

鍾凱翔專訪_03

現在的鍾凱翔不介意別人的眼光,他認為欣賞藝術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有些人看到某件藝術品會自然落淚,但另一個人可能就毫無感覺,但他並不會覺得這是對藝術創作者的一種冒犯,雖然看作品都是以第一印象為主,形象先吸引人了,才會想去瞭解作品中傳遞出的深意,以及背後的創作故事。

凱翔說自己讀美術系,改變最大的就是這些想法,作品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吸不吸引人而已,因為每件作品都有它的客群存在,不該強求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只要用很開放的心態來面對別人的鑑賞就行了;像他的「剝奪」系列就會朝喜歡大自然的對象去宣傳,因為他真心關切環境保育相關的議題,因此知道該怎樣跟這類的同好溝通,藉由在 FB 上張貼自己的作品,並在貼文中寫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作品背後的故事,引發人們對環境保育的關切。

剝奪:我想喚醒那些常被忽視,卻極為重要的議題

剝奪系列是凱翔在東海美術系的畢業製作,最初他並不知道自己該定甚麼主題,老師則跟他說:「凱翔,現在你只要想做的動物,不論什麼都能做得出來,但這些對你來說都太沒挑戰了!你有沒有辦法來些特別的?」凱翔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人體」,一般人會以為像龍這類繁華壯碩的作品難度最高,其實不然,因為沒有人看過真正的「龍」啊!龍的比例隨便抓一下,有傳遞出一個形象或精神就超 OK 的,但「人體」真正難的地方在於研究越深,對它卻越陌生;我們每天都會看到形形色色、高矮胖瘦的人,因為只要身形比例一沒抓好,馬上就被人瞧出來好像哪邊怪怪的,並不是做得不好,而是「既定印象」會提高你對一件作品的鑑賞標準。

鍾凱翔專訪_04

「畢業製作好像就是時機成熟了,我覺得該來挑戰人體了!」凱翔想單純做個人體也沒意思,不要讓人就乾乾的站在那裡,最好有些懸空、或是能跟展場做結合,用更有張力、無重力的呈現方式一定超有意思;但也希望這次作品要忠於自己真正關切的議題,不光是為了挑戰而創作,因此決定將自己喜歡的動物首級,與人類的身體結合在一起。

鍾凱翔專訪_05

這系列之所以叫「剝奪」,是指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與蒐藏慾望,而奪去了動物的象徵,例如象牙當裝飾品、犀牛角當中藥材、鹿首當壁飾;人們到日本料理店,看到一條魚被切塊並不會覺得很噁心或是震驚,但如果被切的是人體呢?我們會嚇死,這是一種喚起同理心、共鳴的方法。

我將人體與動物首級結合在一起,以身體擺出充滿張力的姿態,藉此表達動物的掙扎、痛苦,讓作品傳遞出害怕、不安的訊息,用最直接的方式勾起這不容忽視的議題。

「人們會關注食安風暴這種新聞上常出現,跟我們生活切身相關、直接對身體有負面反應的事件,卻容易忽視那些遙遠、不會立即影響到我們的環境保育議題,這很正常,但不代表這就該被忽視。」剝奪系列凱翔打算創作 10 隻,說著說著他打開了自己的筆記本,開始細數虎骨、魚翅、熊掌、鯨吞...等正瀕臨危害的動物,甚至還有一項「昆蟲屍體」,因爲他自己也會將死去的昆蟲做成標本,他將這個主題放在剝奪系列的最後,是想要探討一下自己的這個興趣,會不會影響到這個生態。

凱翔笑著說等這 10 隻「剝奪」全都完成要再辦場個展,一進門就是 10 件掙扎、痛苦、充滿張力的作品面對著你,一定超震撼的!我看得出來那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也是這位藝術家對生態保育議題,想出最符合自己風格的推廣方式。

後記:專注當下還是放眼未來?

「這一年來說你的創作有什麼比較特別的變化嗎?」專訪尾聲,這位紙箱達人開始跟我分享自己的未來:「我之前延畢了一年,這是我大學有史以來最認真上課的一年!當然作品就減少非常多了,但今年還是有辦 2-3 場展覽,第一場個展還故意叫《五年》,有點自我嘲諷一下延畢!」

鍾凱翔專訪_06

我問他「專注當下」與「放眼未來」,現在的心境更偏好哪一種呢?凱翔說一直以來自己都是個專注當下的人,延畢前他專心創作,每天就是想:「我要做什麼作品?」但現在畢業了,這半年來他開始思考:「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如果想多創作,就沒時間去規劃未來人生,因此他得取捨。

凱翔說這一年來他轉變很多,開始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創作與生活步調,緩衝一下自己的人生。即將當兵一年的他雖然會暫緩他的藝術步伐,但相信之後我們很快會再次見到這位紙箱藝術家用他的作品傳遞更多理念!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