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鞋:當我們的教育陷入一場「軍備競賽」,就是供過於求

全文

作為知識型網紅,啾啾鞋在退伍後直接投入 YouTuber 全職創作;看埋首於海量資訊的他,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肩負起知識包裝與轉述的使命。

七夕的這場雨澆熄了路上許多閃光彈的光芒,我在暴雨降臨的最後一刻溜進了 Hahow 的辦公室,瞬間超過 69 萬顆雨滴怦然落下;雨滴的數字當然是唬爛,但卻是啾啾鞋 YouTube 頻道實實在在的訂閱數;沒錯,這位「知識型網紅」就是我今天要訪問的對象。

「啾啾」這有點萌的名字是大學的綽號,早期在做網路翻譯* 時他急著想湊三個字的網名,恰好瞄到旁邊擱著一雙鞋,就自命為「啾啾鞋」。
* 網路翻譯:將國外趣味影片進行翻譯與剪輯的二次創作手法。

「聽說你不是一開始就能這麼坦然的面對鏡頭?」啾啾鞋搔著頭笑著說:「我以前超悶啊!國中可是被老師說我嚴肅到可以去當法官呢!」國中時常常一天說不到 10 句話,直到高中在青春期的助力下力求改變,並在大學開始做起網路翻譯,因此發覺自己的興趣是影片創作;但就在翻譯做得有聲有色時,啾啾鞋卻意識到:「網路翻譯不是長久之計,我不希望一直翻別人的東西做二創,我想要創作屬於自己的影片。」就這樣他開始摸索眾多的題材,最終挑上「知識分享」這個看似嚴肅的主題。

提到啾啾鞋,你會直覺的想到什麼?

「一開始我根本沒什麼計劃,也不太管觀眾的感受,就一股腦兒的把我想講的知識點通通塞進影片。」啾啾鞋的頻道在經營一段時間後遇到瓶頸,當時他參加了「 YouTube Creator Day」活動,很幸運的結識了囧星人阿滴阿神三位創作者,在仙人指路下踏上了轉型之旅。「講到阿滴,你會很直覺的聯想到『趣味英文』;但講到啾啾鞋?你並不會聯想到任何東西。」當時被指出,最大的問題是頻道缺乏核心理念,影片的系列與分類也模糊不清,回首這段往事,啾啾鞋笑著說:「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意外,這三位當時對我來說就是大大啊!我何其有幸能跟他們同桌吃飯,還接受他們的提點?」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轉型摸索後,啾啾鞋終於找到解法:冷知識。

啾啾鞋頻道上最夯的影片是《牛排的血水根本不是血!》,這部僅僅 3 分 03 秒的短片超過 130 萬觀看次數,我好奇是不是台灣觀眾都不太習慣長時間的知識內容?「當我站在頻道經營的角度重新審視以往的創作,發現一次放 1-2 個知識點就足夠了。」觀眾在沒有專業背景知識的情況下開啟影片,是不可能直接吸收太艱深的內容與時長,因此啾啾鞋經由「超邊緣冷知識」主題重新打開格局,一改以往的影片形式與節奏;陸續又發展了「啾讀」、「一探啾竟」等系列,短則 3-5 分鐘、長則不超過 15 分鐘,流量也因此大幅成長。

我冷不防的拋出一個針對性的問題:「你會不會覺得無法做以前那種長篇幅的知識內容,是一種對流量的妥協?」沒想到啾啾鞋奇快的接招:「我不覺得,因為妥協意味著你要對一部分不想做的事情進行讓步;我不會糾結影片的時間,我在乎的是有沒有辦法分享自己學到的種種知識。」他說不論是 3 分鐘還是 30 分鐘,自己熱愛創作影片這件事是不會改變的,如果觀眾喜歡長時間的影片,他也會樂於改變,重點是傳遞知識帶給他的成就感與使命,這部分他絕不妥協。

啾啾鞋_02

「所以現在你覺得提到『啾啾鞋』,觀眾會直覺的想到什麼?」啾啾鞋稍微想了一下:「『冷知識』跟『科學知識』吧。」

台灣的 YouTube 發展超乎我的預期!

我很好奇「知識產業」在台灣為何還沒有迎來火紅的趨勢?啾啾鞋給我的答案頗為意外:「我想是因為高工作時數。」忙碌一天後,當人們回到家就想放鬆,沒有餘力再吸收深度的內容;有些人也許會質疑:「中國工時也很高啊!為什麼他們就那麼努力的在學習?」啾啾鞋以地理條件角度分析:中國的上班通勤時間能長達 1 至 1.5 小時,因此用戶很習慣以手機下載 Podcast(播客)或閱讀電子書,但台灣騎個摩托車或搭捷運 20 分鐘就能到公司,其實很難完整吸收一集節目。更何況,既然上班都已經這麼不情願了,很合理的會優先選擇聽音樂或是追劇等娛樂內容。

「我相信台灣想自我成長的人一定也有,但整個產業的偏好還沒往這領域傾斜,因此現階段創作者能獲得的資源並不多。」啾啾鞋也希望能製作出像 Discovery 一樣高質量的知識型節目,但這種製作成本高昂、觀看數不高的內容,盈利模式往往難以建立,最終還是得回到短小精練的知識主題,這也是他現在面臨的挑戰。

中國 13 億人口,即使知識產業只佔 5% 流量也很驚人,在一個大的經濟體量下發展知識內容一定會有其優勢;但每當啾啾鞋研究國外的知識節目與團隊,看到彼此的差距時並不會感到失落,反而還有種興奮感:「這跟 5 年前我預想台灣 YouTube 的未來一樣,我當年就盼望會有越來越多人在這分享有趣的內容、節目、甚至拍 Vlog;現在看來我們的發展真的超乎預期!」面對現實困境,有些人看到的是落差,但啾啾鞋看到的卻是更大的發揮空間。

啾啾鞋_03

我們的教育,是一場「軍備競賽」

在專訪的過程中我想起一段往事:「你知道嗎?我以前在學校做職涯性向測驗的時候,測出來是『農夫』耶!」啾啾鞋興高采烈地回我:「我也是『農夫』啊!園藝什麼的,但完全沒有人跟我解釋測驗結果。」很高興我們有雷同之處,但我更好奇啾啾鞋怎麼看待我們的教育,及社會對我們職涯探索的幫助?

「大體上來說學校仍在鼓勵升學,但這在台灣其實是很合理的選擇,以我念的理工科為例,研究所畢業能有不錯的薪資待遇。」他認為安穩的道路有它存在的道理,這是長輩以他們的經驗與知識總結後,替下一代指出最理想的出路;但也遺憾前人只能關注到生活與物質層面的指引,卻鮮少顧及到我們內心的發展與興趣。

「我並不是鼓勵大家都去發展自己的興趣,因為肚子沒顧好什麼興趣都是白談,但我們的確該反思,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人唸大學跟研究所嗎?」啾啾鞋形容我們的教育是一場「軍備競賽」,看到身邊的人有唸大學,那我也該唸;別人攻讀研究所,那自己也不能落後。

啾啾鞋_04

「台灣現在的環境的確很難靠一兩個人、幾條政策就造成什麼改變;喊出『人人有大學唸』的口號其實很政治正確,你不可能呼籲:『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唸太多書』但我認為現在的教育真的太供過於求了。」取得高學歷後反而去做一份與之完全無關的工作,才後悔自己浪費了四年、還背上一堆學貸,這非常痛苦;但如果做著符合自己學歷的工作還感到痛苦,那就更難受了,因為你可能因此被學歷給綁架而不敢跳槽,畢竟人是很難捨棄自己苦學 20 年所換來的成果。

整理還是表達?其實是同一件事

當我第一次看到啾啾鞋在 Hahow 開設的《資料彙整術》時就想問:「你覺得這堂課對應用戶的真實需求,是偏重在『整理』還是『表達』?」啾啾鞋說:「這是一般人最容易誤解的問題,其實這兩個是同一件事。」通常我們會把「整理」當成「表達」的前置作業,先找了一大堆資料,再來練習上台要怎麼講、手勢要怎麼擺,結果資料找了一大堆卻不斷做刪減、補充、修改,徒增大量的時間成本;但啾啾鞋的做法是事前就思考自己將面對的場景,並同時制定「整理」與「表達」的方向。

「你要拍影片、做簡報、還是寫文章?先抓住主軸,在搜集與整理資料的同時,一併思考這些內容適不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許多人會苦於自身擁有專業的知識背景,卻不知道該如何讓觀眾吸收,啾啾鞋在這堂課也將用自己多年來 YouTube 的實戰經驗,帶大家回到源頭,重新建立提煉知識與理解轉述的方法。

啾啾鞋_05

「你如果觀察我們的下一代,你會發現他們連知識體系都還沒建立,抖音就發的嚇嚇叫了!」啾啾鞋說我們這個世代的成長經驗正好與這些小朋友相反,我們往往只知道不斷的汲取資料與消化,卻不擅長把這些「自我成長」的成果傳遞給他人;既然上一個世代努力用自己的經驗,為我們指引一條物質不乏的道路,那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使命也許就是成為「轉捩點」,將前人的知識包裝與轉述,滋養下個世代的心靈與內涵,這是身為「知識型網紅」的啾啾鞋,每日沈浸在龐大的資料堆中仍默默肩負起的使命。


後記:41 個小時的鏖戰

其實做人物專訪,我最怕的遇到的就是「影片創作者」,畢竟我的習慣是將受訪對象所有生產過的內容、甚至 FB 上說過的每一句話都爬遍,充足準備後才上場打怪;但啾啾鞋的 YouTube 影片光要看完就花了我 41 個小時,裡面的知識濃度與領域跨度更是前所未聞。不過我拍胸脯保證,啾啾鞋的頻道真的超好看!可以說這次光資料搜集就讓我的智商提升了 8.7%。

但是!為了應對日後又遇到啾啾鞋這種「知識寶庫」等級的受訪者,我想⋯⋯其中一種解決方法就是購買《啾啾鞋的資料彙整術 - 別淹沒在資訊海!》的課程了。(這業配轉得真硬XD)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