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how 故事】共同創辦人-Arnold:你擅長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再平凡無奇的生活都可以燃燒熱烈的求知渴望

全文

線上學習會是一種趨勢嗎?你讀的科系跟現在所在做的事有相關嗎?而若線上教育可以為生活帶來一些改變,你的期待是什麼?

學習型態正在改變,比起制式化,現代人更喜歡時間和空間上的彈性自由,選擇更多元的學習工具,同時,更在乎實作演練。甚至在課程內容上,希望能夠盡量地「客製化」以符合自己所需,我們的需求從本來的實體教育,漸漸變成實體與線上兩者兼具。

究竟線上課程的魅力何在?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有線上學習的需求?Hahow 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Arnold,在雜學校活動現場分享創立 Hahow 的初衷,以及線上課程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人,適才,不等於適性

在成長過程中,你曾經被灌輸類似以下案例的思維嗎?

  • 「先選校,再選系。」
  • 「考進好的學校才有機會拿到好的工作。」
  • 「社會認定的冷門科系不要選。」

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造成許多人在學習、探索自我上有所遺憾。Arnold 身邊的朋友也是,他們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而進入所謂的熱門科系,像是電機系、法律系等,然而當 Arnold 問起他們未來畢業後想要做什麼時,他們卻給出了意料之外的答案,一個想去澳洲學甜點,另一個則要組樂團當 Rocker。

雜學校 X Hahow

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家庭、社會的壓力放棄了心中的 priority,選擇成為他人想要的樣子,然而擅長的事卻不一定等於喜歡的事。傳統認定的律師、醫師,甚至是帶有漂亮頭銜的職務都確實是很棒的選擇,可是你曾思考頂著光環之外的人生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或許是更適合自己、更由衷熱愛的職涯發展潛能。

誤打誤撞地進入台大社會系,卻成為人生的意外禮物

在社會系的鞭策之下,Arnold 不斷探索自己「對什麼議題感興趣」、「想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在這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熱愛多元學習,同時也意識到跨領域的學習門檻過高、尋找資源不易,有可能學校根本沒這門課、或是有雙主修擋課的標準,然而補習又是一筆額外的開銷,學習受到了時間、空間,甚至是經費上的種種限制。

選擇「教育」這個領域,不是因為這個產業很賺錢或很輕鬆,而是因為我們發現現有的教育制度出了問題。

於是 Arnold 找了幾個夥伴開始嘗試做起了才藝技能交換,成為技能交換者之間的中介橋樑,而這也是 Hahow 好學校 創立的前身。他們經過長時間的不斷驗證和嘗試後,決定以此為業,而這時也面臨了最實際、最無法避免的問題 — 商業模式。他們參考過往使用者給予的建議,將教學內容拍成影片,歷經不斷地調整與研究,最後,決定將學習的選擇權交還給市場,募資機制的線上課程平台因應而生。

雜學校 X Hahow

學習從來就不嫌晚,在這個自學時代,你會什麼技能比你從哪裡畢業更重要。

線上教育,不只是教學內容+影片播放器的集合

針對教學,我們鼓勵任何人都有分享教學的潛力,每個人都可以是老師;針對學習,我們希望能讓學生探索興趣、找到所長。

將教學內容結合群眾募資,翻轉了過往教與學的印象,重新賦予「老師」不同的定義,只要才能被市場認可,就能在平台上進行教學,並保障最低收入。在募資期間,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學習需求,提供給老師參考、調整課程規劃,打破教學一定要從頭開始的迷思,盡量做出符合雙方期待的課程。課程上線後,學生不僅可以依照自己的進度安排學習,還可以問問題、交作業、與同學老師交流,進行良好的社群互動。

如果線上學習不只是單向自學的機器人模式,而是能真切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就感、與人互動的自我激勵,或許每一次踏入新的領域時,都能逐步降低一些學習門檻,學習不必為了證照而學,而是可以單純地因為興趣、為了自我累積而學。

Hahow 曾經收到許多來自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使用者的各式回饋:

  • 「因為 Hahow,我探索了從來沒想過的興趣,甚至因此找到了新的工作。」
  • 「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在偏鄉讓我和孩子一起學習溜溜球、DJ 的課程。」
  • 「我是聽障的朋友,感謝每一堂課程對字幕的堅持與努力,豐富了我的學習與人生。」

雜學校 X Hahow

「教育,是一個人人都有感、人人都可以發聲,會影響很多層面的困難議題。正因為我們認為教育還可以更好,才會投入所有的心力,這是一份辛苦卻值得的工作。」

不論你是因為走上別人安排好的路,而放棄了心中真正想做的事;或是正為了找不到自己的興趣及專長而在人生的路途上迷了路,都先別因此而感到焦慮或氣餒。先從生活裡的小事開始拾起,也許是一件簡單的興趣,或是從靜下心來完整檢視自己,從「自我」出發來察覺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相信你便能夠暸解學習的本質,更能為自己發聲。

如果你好奇線上教育究竟可以為現在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或許,Hahow 會是你找到答案的一種途徑。

--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