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讓我們與興趣共存!》之後,學習到底是什麼?

全文

Hahow 首場實體活動-好學校之夜《讓我們與興趣共存!》圓滿結束。透過演講與交流,身為交流嘉賓與 Hahow 開課老師的吳哲宇,也從中獲得學習與體驗,現在就來聽聽他覺得學習到底是什麼,也許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共鳴!

Hahow 好學校之夜

昨天到好學校之夜,做了這半年來第一次的分享,也聽了劉中薇老師關於故事、楊元慶溜溜球以及 Star 插畫的歷程。今天回到系上,邪教式的灌輸懵懂無知的高中生,自己對於大學選校、選系的一些省思。

開頭第一句便是「我才不管今天是在哪個系所的宣傳,若今天聽完之後能帶走些什麼走過大學四年,到哪個環境都適用」。

核心

在高中時期曾經有位朋友問我,你覺得自己的核心是什麼? 是什麼構築了你的存在,當時固然錯愕,想了很久後我回答說,大概是技能吧。那些看起來很厲害很能得到掌聲的技能,他們是我的外衣,當得到肯定時便會形成無暇鏡面的外殼。

因為當時我怕,怕一旦去除了光鮮亮麗的比賽、特殊技能,自我構築的光鮮亮麗的屏障就會消失,也就無法繼續麻木對自己存在質疑的恐慌,就像一個學生剝除了讀書後還剩下了什麼?一隻鳥如果剝除了雙翼便無法翱翔似的煎熬。

技術 見山是山

大學時期,嘗試了很多新技能,包括翹掉宿營參加體感遊戲工作坊、大二把自己搞得半死,除了兼任行銷部長跟鋼琴社又無力兼顧,同時發現了自己以前對圖像設計的認知實在淺薄稱不上設計,而拚了命看各種範例學習,想完成有設計感的作品。

當時,只要拚命都學得起來,如果想要寫好網頁就接案子逼自己在時間內消化組合以前沒有寫過的技術、如果想要做 UI 設計就逼迫自己大量涉略跟觀察,再仰賴平常對各種領域攝取的靈感。
雖然很虐待自己,每次機會來臨時即使還沒準備好,也會死命巴著不放,即使是自己尚未達到的門檻,也要假裝自己已經在那個高度,嘴上笑著點頭,回去死命製作跟崩潰。當然,不是凡事都順遂,很多事情撐著上去了,也有很多事情搞砸了,因此才發現自己並不是一天有 48 小時的超人。

迷惘 見山不是山

後來逐漸接案子上軌道,也了解了很多業界生態。卻陷入了另一層困境,我開始覺得技術不重要,只是手法,來幫助你呈現設計、呈現故事的媒介,所以就輕忽了技術累積的重要性,用相同拙劣的手法和因此倍增的時間去製作專案,那時總有種傲氣,覺得我只要做出來東西美美的,好看有設計感就好,至於怎麼寫的真的無所謂。

開始接網頁案子之後,如果依照一般業界生態的接案類型,大部分是公司做形象網站要外包程式與設計,平面規劃、前端切版、建立後端、SEO...等,看似獨一無二,卻都在重複做一樣事情的過程,做久了真的很膩,覺得自己就停在同一個高度撞牆的感覺,又被迫要記憶很多由人所制定又沒什麼特別意義,需要死背的細節、手法、技巧。

說真的比起過度鑽研枝微末節,讀生物學之類的可能讓我比較有興趣。大部分的企業網站大同小異,我就想,如果這輩子只讓我做網站這件事情,我應該會發瘋吧!

想一想自己覺得,網站如果沒有特色或功能,就像路邊看見的宣傳紙似的,在這個資訊產出與消逝皆快速的時代,二十年後回來看是稱不上”有價值“的,尤其自己只是構築系統,做著千篇一律事情的工程師的時候,當你完成的程式碼只是某種消耗品,遮起作者來也無法知道是自己的時候,活脫像把自己的時間賤價賣出,用最寶貴的時間換取轉眼消逝的事物。

Sharing is the Greatest Power

▲ 譯:分享是最偉大的力量
  ###技術 見山又是山

直到大三後,才逐漸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找到答案,我因為喜歡世界的某些部份不喜歡某些部分而存在,就像觀點之於資訊。觀點是主觀篩選後彙整分析的資訊,若沒有了觀點,就無法建築自己的認知體系。

長久一來我對自我的認知停留在技能,後來慢慢轉移到我能開口與別人分享的情緒、記憶、經驗、判斷上,歲月留下的技能也許會褪色,但留下的思路跟情感卻不曾消失,這些主觀的成分構成你因為一件事而笑、你哭、你焦慮、你徬徨的原因,我更用力的生活在每一個時刻,減少埋首在電腦前無意識做著相同工作,不想再經歷時間流逝、說著我很忙整天待在電腦前的糟糕感覺。

之後也逐漸改變對技能的態度,覺得學習每一件事情有兩個階段,淺嚐輒止能得到體驗、深入探索後能得到靈魂。

就像在製作捷運案子中因為對音樂有長期接觸、自己會演奏很多樂器而對聲音有感覺,進而提案說不只想做對方提單純的比賽規則網站,更想擴大規模,做成一個能夠讓人們想起日常環境聽到聲音的作品。這些聲音如何構築我們對場域的認識,如何誘發我們的情感跟記憶,如何,讓我們想起了”回家“。在提案中也許就是用音樂的靈魂,結合能夠實踐的技能,才能產出這樣的作品 (還有超棒的業主啦 XD)

在後來的階段我才發現,技術重要的不是如何重複用、用的多熟,而是你怎麼用,怎麼用的跟別人不一樣?怎麼用同一種概念解決不同的問題? 如何在不同的場域綜合以前的所學創造新的方式、或把技術概念轉型為藝術、設計、觀點的思考方式。

好比如果今天我不會做互動網頁,我就不會想到可以把 Motion Graphics 動畫的概念搬到網頁上、可以把音樂演奏、感受體驗搬到網頁上,所以學新的技術,學的越深,越能得到那套工具後面的設計邏輯,在錄製線上課程中也是不斷的碾碎、融合自己觀點、創造新的作品,就是想告訴別人說,對,我會這個技術,但你看我還能用這樣的方式創造有趣的作品,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網頁,不斷的學、不斷的再產出,那段時間是自己進步最快的時候。

說實在,當然還是會害怕,怕自己其實只是半桶水就出來教學,網路上一堆人神人,Frontend 社團裡面翻一翻隨便找一個程式設計能力跟經驗都高的驚人,當然會懷疑自己到底是憑什麼出來分享跟教學,也有幾次被說有些基礎優化的小細節都沒顧到。

當然我明白要顧,我也都會盡力修整,但就是會有種,要盡善盡美還真難呢(笑)的感覺,鑽研小細節到完美固然重要,但在我優先順序更前面的是,這個作品的意義,以及各個面向上有沒有成功的傳達出去,在創作過程中有沒有進步,再回來補足不足的技巧。

其實我做直播不只想教學,原本還想順便聊聊天、傳達些理念的說 XD,只能盡力嘗試看怎麼改自己會比較敢講了。

學習到底是什麼

學習對我來說是深沉的,是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坐在桌前,咬著牙想跟上世界的渴望。

學習對我來說是偷偷摸摸的,即使渴望肯定,如果是我,會躲起來將幼苗培養茁壯,當機會來臨時再一口氣蹦發。

學習對我來說是大熔爐,是不是有一天如果恰好一路累積的元素都對了,就可以練成閃閃發光的金?

我也還摸不透學習是什麼,但如果有一天回頭,我會希望在人生中的每一刻都能留下濃烈的情感,即使時間久了都依然鮮豔。

與興趣共存

▲ 《讓我們與興趣共存!》交流現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Hahow 好老師 吳哲宇 - Hahow 好學校之夜

--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