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創新的兩種方式:Apple 觀察者 vs Google 先行者

全文

你會用什麼方式學習一項新技能?看看矽谷兩大公司 Apple 與 Google 怎麼面對創新,並借鏡它們的精神,運用在自身的探索與學習!

矽谷最具代表的兩大創新巨頭:Apple 與 Google,分別代表著創意的「觀察者」與「先行者」,兩間公司面對一項創意時有著截然不同的做法,甚至在面對創意失敗時,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下面就跟各位分別介紹 Apple 與 Google 的創新特質,並且看看我們該如何將這些特質,延伸到自己的學習中!

Apple 一出手便驚動萬教的觀察者

自從傳奇般的創辦人賈伯斯去世後,新接班人提姆·庫克常常被有人譏諷沒有當年賈伯斯的創新能力、很少給用戶驚喜、總是在抄襲市場上已有的產品於服務;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仔細研究近幾年庫克在領導 Apple 創新方面的戰略,會發現他是一位嚴謹的「觀察者」。

Apple-vs-google_001

Apple 面對一項新技術,庫克已不再像賈伯斯當年總是搶當市場的「創意領頭羊」、「先行者」角色,這並不代表 Apple 就失去了創新能力;其實別家有的創意與技術,Apple 同樣也有,但庫克就是不打算先拿出來!他反而讓市場上的對手們先廝殺一輪,等待新技術成熟、用戶接受度趨向穩定、對手的招通通都出完後,Apple 再跳出來收割一切,並將這項技術提升到整個行業都無法超越的境界,解決掉現有的瑕疵,完美融入在自己的用戶體驗中。

Apple-vs-google_002

舉最明顯的例子,提姆·庫克的最愛:Apple Watch。智慧型穿戴裝置在多年前打得異常火熱,最早有 Pebble、Fitbit、Samsung、LG、Jawbone⋯等廠商,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分別主打運動、健康、時尚外觀、有些則是專精在續航力,然而廝殺一輪後,Apple Watch 登場了!一次囊括了上述所有的功能(除了「續航力」至今都還只有一天多以外,幾乎什麼功能 Apple Watch 都包了);而這些市場上的「先行者」倒閉的倒閉、被收購的被收購,Apple 最終搶下最大的市場份額,成為智能手錶霸主。

另外 Apple 在面對一項創新失敗時,有個非常大的特性是絕對不會輕易砍掉這項服務或產品,最鮮明的例子是曾被詬病的「Apple Maps」,這款讓人開車開到墜坑、迷路、掉進河裡的應用,當年災情不勝枚舉⋯⋯但 Apple 並沒有放棄做自己的地圖,經過 2-3 年不斷的改良、甚至併購其他優秀的地圖軟件商,結合進自家原生的服務,「Apple Map」現在已經成為一項不錯的服務,最終甚至融入到 Mac、iPhone、iPad、Apple Watch、CarPlay 等產品中。

Google 快速、果斷、勇敢的先行者

比起 Apple 總是等待完美的出手時機,Google 反而是位勇敢的「冒險家」、「先行者」,主打截然不同的創新戰術:快速測試、果斷停損,永遠都在探索最具創意的未來,並嘗試一項方案中不同的解決辦法!

Apple-vs-google_003

Google 幾乎總是先出手再說,邊做邊調整,並不會拘泥要將產品做到最完美才端出來,仔細回顧 Google 過去突然冒出來的產品或服務,有時候你明明半年前才看到 Google 大肆宣布釋出某項新服務,怎麼半年後就宣佈項目終止了!

Apple-vs-google_004

舉個有趣的例子:Google Glass。這個劃時代的創意最初宣布登場時,並進入到首批公開測試階段,產品意外的火熱,要拿到眼鏡初代測試品非常困難,甚至有賣家將 Google Glass 價格炒到數倍之高!但短短幾個月,Google Glass 測試結果顯示帶給用戶的體驗、及用戶身旁的人觀感十分不好,甚至有道德上的疑慮(人們總是會懷疑你在偷偷用眼鏡拍他),最終 Google 宣布暫停生產了!

Google 果斷砍掉不適合的項目,是因為他們不怕「犯錯」,甚至會鼓勵員工不斷的嘗試,例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 20% 法則(規則就不在這邊贅述了);這種創新方式在許多人眼中可能會認為 Google 什麼都想做,但什麼都做不好!

但其實這正是 Google 最厲害的地方,他們不會將所有的資源、心力都投注在一項專案上,因為一次龐大的失敗,可能意味著整間公司的危機,因此透過短時間的創新、測試,發現不適合就止步,反而能避免未來巨大的虧損以及人力、時間成本的流失;Google 善用這種快速的創新方法,搜集大量數據來讓自己趨近「真理」,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至於 Google 如何驗證一項創意,我推薦各位看看《Google 創新認證!SPRINT 衝刺計畫》這本書。

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可以如何借鏡 Apple 與 Google?

如果一般人要把 Apple 的精神拿來借鏡,可以怎麼用?我的建議是像提姆·庫克一樣,把自己的眼界從短期的「戰術」提高到「戰略」等級,如果你要學這項技術、知識,先想想你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短期的興趣?或是為了接 Case 賺點外快?

你能與這項技術長期共存,將它融為生活的一部分嗎?這是 Apple 創新精神最大的目標,他們不會輕易投入,而當投入了以後,絕不會輕易放棄;以我最近訪問的「問樂團」團長蔡子雍為例,「音樂」早已融入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對子雍而言,想要把「音樂」做得更好,是為了讓「人生」也過得更好,因此他總是全力以赴投入在自己的作品上(不論是音樂還是影像),你在子雍的身上看不到一絲懈怠與放棄。

但如果你的學習是為了「興趣」或是「探索更有趣的人生」,不妨向 Google 看齊!將你生活中 20% 的時間空出來,嘗試看看以往不曾接觸過的人、事、物,並享受學習中帶來的每項成果,跟 Google 一樣用短時間的投入,體驗看看這項技能、知識這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例如你不用去找尋昂貴、冗長的系列課程,只要善用 Hahow 線上教育課程,就能探索自己對該領域的興趣程度與渴望!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平凡的生活中,透過學習探索自己的不平凡,就跟 Google 一樣勇敢的當自己人生中的「先行者」;而你終將發覺自己的所愛,這時候你在切換成 Apple 思維,替你的人生 All in 吧!

--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