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how 創業日記】從生活中的小事情開始勇敢下決定

全文

「創業是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而你必須先把「個人」創造好。」—— 趨勢科技董事長暨共同創辦人 張明正

有人說創業和結婚都需要一點衝動,看似外顯的衝動,Austin 其實也有一顆細膩的心,學習將自己預備好,面對創業路上的各種挑戰。現在就來看看身為 Hahow co- founder 的他,兩年來的創業回顧與自我省思。

兩年前的今天,我做了兩個重大的決定:

  1. 從 Yahoo! 離職,開始創業生活
  2. 向 Irene 求婚,開始妻奴生活

現在回頭看,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當初會在同一天做了兩個如此重要的決定;但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堅持一樣的決定。很多人說,離職隔天就求婚,完全是一個要當小白臉的概念。我只能說,創業必要的第一個特質大概就是不要臉了(笑)。

回到主題,這篇其實是想做個兩年來的改變紀錄:除了頭髮變少、肚子變大、再長高一公分外,其實想法、個性和能力也都有非常大的轉變。總歸來講,我覺得分成三個面向:心態、技能、個性。

心態上的改變

簡單說就是從企業員工變創辦人了,從事情的想法到做法都不一樣了。最顯著的例子,大概是最近公司即將採用的 OKRs 機制。OKRs 簡單說,是一個由 Intel 發明、Google 採用的目標追尋機制。透過 OKRs 制度,公司會先設立整體前進的大目標(Objectives),然後搭配明確且務實的 Key Results,讓所有人都做的事情都能夠收斂到同一個方向,並且持續挑戰自己的極限。

過去在 Yahoo! 任職時,其實也有一套 SMART 系統,然而,當時我沒有意識到這個系統的重要性,每季開始整理自己的 QPR 時,只覺得怎麼連外商也有這種 routine 工作,尤其因為剛退伍就加入 Yahoo! 團隊,所以更直覺以為,這大概是所謂的 paper work,因此常常虛應了事。

OKRs 本身的精神、立意都是好的。應該說,對一個企業來說,我認為 OKRs 是「不可或缺」的。剛成立 Hahow 的第一年,人數並不多,我們很順勢的可以往同個方向前進。隨著今年擴編,人數成長了一倍,每個人開始有各自的想法和想前進的方向;在前進的同時,大家也開始擔心自己是否能專心如期完成自己的任務。很快的,我們從新夥伴的回饋中得知這個問題,因此馬上開始著手研究適合目前團隊大小的制度。

我們一路承接 Yahoo! 的經驗,使用 SMART 機制,卻因為想做的事情太多、可以做的人太少,外加沒有通透了解 SMART 背後的運作核心,因此以失敗收場;接著參考「無主管公司(Holacracy)」的作法,讓每個人有機會作主,發現工作上的 tension(警訊),進而提出針對這個警訊的解法。一開始執行的滿順暢的,但不久後就發現每個專案的方向不一致,就像是多頭馬車拉著整個公司跑:每個人都很用力,但實際上公司卻沒有前進很多。最後,我們因緣際會得知 OKRs 的概念,用力的 K 完「Google 模式」,請教了幾位前輩,才趕快趁今年 Q4 嘗試使用 OKRs 系統。

制度沒有所謂的絕對好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團隊,要是沒有創業,我相信我不會瞭解到這些事,也不會主動想到這些機制對於公司發展的重要性。現在創業了,責任得自己擔,才開始注意、觀察、思考不同的處事面向,甚至做了各種努力,為的就是讓這個制度可以順利運作,讓公司的發展能夠更順暢。

技能上的改變

今年初開始,我們發現平台本身提供的服務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基礎需求,而更大的隱性需求則是課程數量的提升。因此我們開始規劃如何吸引老師來開課,當時的答案是「更多的學生」,因此我們學習銷售、思考如何提升知名度,漸漸的我就也轉職做了 Marketing。起初的想法是成為 Growth Hacker,將技術套用在 Marketing 上,達到更好的數位行銷效果。後來才了解,Marketing 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如果只做 GH,反而是將自己受限,因此決定還是先從基本行銷學起。

以前在 Yahoo! 時多少知道一些行銷名詞,但實際上還真的對於 Marketing 一知半解,所以我開始上 Coursera 的 Marketing 課、去外面聽數位行銷的分享,逐漸把重心放在「讓更多人知道 Hahow 以及 Hahow 的課程」上。這一年來,我們學習 Facebook 的廣告技巧,包含了基礎的廣告設定、Retargeting 廣告或是廣告文案 A/B Test;同時招募了五位優秀的行銷實習生,一起嘗試時下流行的內容行銷、Google Adwords、Persona 的建立等。

▲ 優秀的、感人的、長得有點奇怪的 MKT Interns

在工程師的角色裡,我大概不會想到 retargeting 可以這樣用、原來廣告也有 A/B test、文案應該怎麼寫才會吸引人。不得不說,我其實還蠻享受這個過程的,不過幾個月之後,也逐漸發現自己一個人在做,時間和能力真的有限。因此,我們又招募了兩位優秀的行銷夥伴,對我個人而言,除了分工之外,又重新學了一次行銷概念。從她們身上,我才明白原來行銷活動有所謂的 time table(畢竟我過去從來沒有想過要安排行銷活動進度表)、品牌行銷對於企業的重要性、瞭解原來媒體合作可以這樣談、原來我們的廣告形式和頻繁度,會深深影響外界看待 Hahow 的態度。

「尊重專業」真的是這陣子學到最重要的事情,不要自以為所有網路上的事情都可以靠技術解決。人,感覺,情緒,都是技術很難取代的。

隨著公司的成長,我的職務也一直在變化,漸漸的開始將重心轉移到 Recruiting 上。其實,要是沒有先做過半年的 Marketing,我也不覺得我會在 Recruting 有現在的改變和認知。

目前我們累積收到將近 300 封履歷,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現在即便沒有額外的宣傳,每天仍然可以持續收到新履歷,我想,這應該代表我們在招募資訊上的確成長不少。(偷偷說,我們設計師和工程師沒有招募人數的上限,只要是適合的人才我們都歡迎隨時自薦推薦;如果有人考慮年後轉職,也歡迎先跟我講一聲,讓我們可以更勇敢估計是不是該換辦公室了!)現在工程端開啟了一些新的計畫,行銷也有很強的夥伴 cover ,所以我想,我準備要再轉職一次了,至於之後的發展和心路歷程,就待明年再回來跟大家分享成果!(延伸閱讀:為什麼有 Hahow 的出現?

個性上的改變

招募的時候,第一關永遠是「請你先來個簡短的自我介紹」。而此刻在檢視自己的轉變的同時,我發現,這兩年個性上的改變其實是細微的、巧妙的,但同時卻是對自己有很大的影響。

我曾經是個習慣性「得過且過」的人,有就好了,不見得需要做到最好。打球,重要的是享受其中,而非名次;考試,重要的是理解觀念,而非題題滿分;衝浪,打個卡證明一下有衝過就好了,冬天太冷實在無法下水。然而,這樣的個性在創業後每天都備受挑戰。我們推崇 MVP,但產品過了半年的驗證期後卻還是 MVP;我們推出一項功能,但之後卻置之不理;我們幫老師把教學影片拍出來,但實際教學品質卻沒有給予太多關注。

這種心態下誕生的產品,市場絕對會給予最嚴厲的打擊,而且不會告訴你為什麼,使用者只會慢慢的流失、漸漸遺忘,然後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有時候正是因為不夠用心,認為已經做到 80 分,不需要做到 100 分,而事實是 80 分的東西到處都有,真正能勝出的卻是那還沒有觸及到的 20 分,甚至是超越 100 分的用心。所以,我到現在還在學習,該怎麼從「做完」到「做好」。

有感而發,不禁想起了雄中的校訓「精益求精」,仔細想想,現在身邊所使用的東西,哪一個不是在許多人持續「精益求精」下所產出來的?(延伸閱讀:Hahow 新 Logo!設計師邏輯推演的靈光乍現

▲ 雄中精神阿魯巴

另外一個改變,大概是每個正在創業的人會經歷的「果斷下決定」。平常我跟 Irene 出遊或吃飯常常無法做抉擇,但是身處在企業中,猶豫不決的後果可能非常慘烈,輕則錯過好的時機,重則是浪費所有人的時間。時間是寶貴的,一去不復返,當公司所有人都在等你作決定,每分每秒都應該要把握住。

創業後我一直不斷告誡自己,要從生活中的小事情開始勇敢下決定,培養成一個習慣:下錯決定可能比不敢做決定來的好。

創業的路該怎麼走下去?穩紮穩打吧!

如果你問我,創業第一年每個月只有一萬塊薪水要怎麼過活?我會告訴你:「靠臉」(是個雙關);創業第二年還是每月只有一萬塊,你的未來在哪?我會說:「下一年幣別就會是美金」(是個自信)。

也許是天生樂觀,所以兩年前真的沒有想太多就跳下來了。我可以很老實說,兩年到現在,我們從頭到尾都是走一步算一步,有多少錢花多少錢,因此在目前沒有任何的累積負債下,我們還算可以繼續過活。但接下來的這一年,我們會把這兩年累積已久的爆發力全部釋放出來,希望明年再回頭看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換我養 Irene 了。

留言